本篇文章4405字,读完约11分钟

编者:在斗星移动的世界里,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都要快。 无论历史车轮多么匆忙,都充满味道,用独特的方法唤起味蕾和对话的回忆。 舌尖上的奇谈,为你描摹与众不同的饕餮盛宴。

回顾过去

舌尖奇谈|国难头疼,巴黎美食家吃了动物园

舌尖奇谈|大唐藏茶马往事:茶叶是文成公主出嫁吗?

舌尖奇谈|西洋秘药巧克力,为什么不能讨康熙帝的欢心?

舌尖奇谈|为什么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喜欢饺子?

作者|张辰亮,本历史专栏作家,知名科普作家,《博物》杂志策划总监,资深编辑。 本文为本历史频道独家稿件,谢绝转载。

别名最多的鱼

现代生物分类学中,每个生物都有唯一的标准名称——拉丁语学名。

拉丁语是死亡的复制品,现在任何民族都没有使用日常交流。 这个意思不会迅速变化,所以最适合科学命名。 有了拉丁语学名,分类学就有了统一的标准,走上了轨道。 迄今为止的分类学,可以说是一块浆糊。


这么严重吗? 以河豚为例

中文里说“鲀、鯸鲀、鸡泡、嗔鱼、胡儿、规鱼……共有40多个名字。 可以说是别名最多的鱼之一。 如果没有拉丁语的学名,很难想象各地的科学家如何交流。

但是,别名很多也有好处,包含着很多文化新闻。 观察河豚的别名,发现主流分为三派。

一个是“gu甑”派。 今天,两广、台湾把河豚叫做“gu甑鱼”,也有人写成“好鱼”、“龟鱼”,但都是错的。 它的来源是河豚的第一个名字——鲑鱼。 先秦的《山海经》首次出现。 “发出敦薮之水……其中鲑鱼很多。 ”。

第二种是“hóu yí”派。 这个发音有很多写法,有鰤鱼、鹈鹕等,“海错图”上写着鰤鱼。 但是在古代指河豚的情况下,读yís )。 有人认为“hóu yí”的本字是“胡夷”,河豚的意思像胡人、夷人一样丑。 我不承认那个。 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二来河豚的小眼睛嘴巴,不像高鼻子深的胡人,反而像肥胖的汉族。

第三种是“hé tún”派,是我们最熟悉的说法。 写上河豚或河豚。 这两个名字今天经常混用。 而且,很多人认为河鲀是对的。 因为看起来很学术。 其实不然。因为这个词的本义是“河里猪一样的鱼”,所以“河豚”写得很正确。 “鲀”只不过是后期创造的字。 明代的词典《正字通》写道:“鲀、本作猪、鲀俗增也。” 但是,现代科学界选择“鲂”作为河豚类的标准名称,引起了混乱。

2003年,全国河豚安全利用研究合作小组规定,采用一般的“河豚”一词时用“河豚”字,具体为某种河豚时用“鲀”字。 例如“红鳍东方鲀”、“黄鳍东方鲀”。 如果你认为这个合作小组没有规定采用语言的权利,可以翻阅《现代汉语词典》。 里面只有“河豚”词条,没有“河鲀”。

但是又有新的问题了。 白鱀豚所属的淡水鲸豚类也被称为“河豚”,例如河豚、恒河豚等。 鱼和哺乳动物相撞了。 麻烦的是,让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吵架吧。 我们不管这个破事。


清汪绂图本《山海经》中的伊万娜图是以河豚为原形绘制的

两种河豚

河豚是一种以上。 通常意义上的河豚是指东方鲀属的成员。

其中,有横纹东方鲀、双斑东方鲀等几类,背上有虎纹。 清代“海错图”上描绘的河豚有这样的纹样。 作者聂粉丝评论:“河豚背上有纹,像老人的皮肤,所以老人说‘鲐鱼背’。 ”。 他为了让河豚的图案像老人的皱纹一样,随便加工,把花纹画得特别细,但现实中的河豚花纹却没有这么密。

唐璜在这里错了。 古代确实有把老人称为“鲐鱼背”和“鲐鱼”的说法,但是这里的鲐鱼就是指鲐鱼。 青花鱼的背上也有虎纹,就像老人的皱纹一样。

勃然大怒伤肝

河豚有毒,闻名于世。 古人早就发现,其毒性并未波及全身,而是集中在肝、蛋、眼等处。 删除这些地方可以安全食用。

唐璜推测了其中的理由。 他注意到河豚吓得肚子都胀了,看起来很生气。 他又听医生说,“人怒多从肝开始,肝又通”。 所以易怒的河豚认为,吹气会堆积在肝脏和眼睛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剧毒。 只要放弃肝脏和眼睛,“从这个愤怒的根源上送干净,毒药自己去”。

听起来合理的逻辑链,从一开始就错了。 河豚之所以长得大,不是为了生气,而是为了活着。 吞下大量的水和空气体使身体变大,不能吃天敌。

河豚毒素既不是气象,也不是河豚自身分泌的,而是来自大海的有毒细菌。 这些细菌被其他生物摄食,另一个水平通过食物链来到河豚体内,积累在内脏、眼睛和皮肤中。 河豚自己不会中毒,但人类吃了会倒霉。

与毒药战斗

河豚毒素是世界上最强的毒素之一,比氰化钠毒1250倍。 “本草拾遗”说这种毒“入口入口入烂肠”,我想这是喝浓硫酸的症状。 河豚毒素是神经毒,为什么会走这种廉价恐怖片的风格? 一旦中了河豚毒,就不会腐烂变得麻木。 嘴巴麻,手脚麻,睁不开眼睛,咽不下口水,也无法呼吸,最后在彻底的无力感中死去。

如果中毒了,怎么解毒? 从中国古代传下来的配方有龙脑水、橄榄汤、芦根汁,但实际上没什么用。 真过瘾。 很少有人去喝这些。 他们喝另一种东西:粪清。

粪清是将空穴位堵上口放入粪池,一年半后挖出,用堆积在里面的黑汁、或绵纸过滤粪便而得到的清汁。 说白了,是屎汤。 在各种各样的河豚中毒应对法中,古人的评价是“粪清尤妙”。


这样更聪明。 其作用不是解毒,而是催吐。 谁喝了它都吐,这吐了,就跟洗胃一样。 现代医学在救治河豚中毒患者时,第一件事也是催吐。 对于这种奇怪的毒药,吐出来比“解开”更现实。

明代的《五杂俎河豚食者》中有记载,如果有人去朋友家吃河豚,妻子会担心“万一中毒了怎么办”的逸闻。 丈夫说:“假不幸中毒,因粪汁和溺水而吐,有什么危害? ”。 结果,一到朋友家,朋友就说没买到河豚。 宾主在那里喝了一晚上酒。 这个人醉了回家,眼睛直直的,问也不回答,妻子吓得说:“河豚毒! ”。 急忙给丈夫倒了粪汁。

清代的《子不语》中也有“误食粪”的小故事,六个人一起吃河豚,一个人突然倒下,说:“嘴里冒出白沫,不出声。” 其他5人惊讶地说“迅速购买粪清”,一杯一杯地喝。 久而久之,倒在地上的人醒来,告诉他:“弟弟面对羊幼崽疯狂的疾病,有时会扬起头发,不是中河海豚的毒药。” 所以,“五个人无缘无故地吃屎,孤立地呕吐,狂喜地笑了”。

这个故事进入了《三侠五义》,迅速发展得更详细了。 成为某太师宴请客人,某外出做小解,回来后发现河豚肉被抢了,赶紧攻下心,犯了癫痫。 我觉得河豚有毒,赶紧把屎汤拿走。 擦芝麻的人说:“到前面先喝一杯,侍奉太师。”剩下的人按官级大小依次喝。

吃河豚到这里,吃什么都行!

要说最有灵性的配方,那就是《本草纲目》中的“河豚有很大的毒药……厚生人应该离得很远”。 翻译成白话就是珍惜生命,远离河豚。

禁与解禁

年5月,我去辽宁丹东的海鲜批发市场采访。 几个男人在车里放着鱼,走近一看是养殖的红鳍东方鲀。 我刚举起照相机拍了一张,一个哥哥警惕地停止拆装,用下巴问我:“你拍了什么? ”。

和我一起走在市场上的当地年轻人崔子急忙带着我说:“他们说这些都是违法的,你看。 请不要拍摄。”


年河豚解禁前,在丹东市场拍的红鳍东方鲀

1990年,中国政府发表《水产品卫生管理方法》,明确文化为“河豚有毒,不得流入市场”。 从此以后,任何河豚,无论是野生还是养殖,无论是生还是熟,一律禁止在国内销售。 要卖,只有出口。

国内的养殖河豚其实很快成熟,早就培育出无毒的河豚了。 如上所述,河豚的毒素来自食物,只要给予无毒饲料,提供无毒水源,即可培育无毒河豚。 有些大养殖场怕残留的毒性遗传给后代,特地繁殖几代,保证祖先的毒性完全清除。 以前传说不能吃的肝、卵巢都可以无毒化。

这样好的河豚,大部分销往日本、韩国。 看看日韩,你只能卖给我。 是的。 我会付给你一点购买价格。 你喜欢卖吗? 养殖户没办法,只能低价出口,损失惨重。

另一种方法是暗中在国内销售。 这出现了可笑的局面:政府下达禁令是因为更少的人中毒。 但在现实中,禁令并没有制止河豚,没有监管国内的河豚来源,厨师也未能接受正规训练,食客中毒风险很大。

在我的“丹东偷拍事件”四个多月后,水产界传出了巨大的信息:政府解禁了河豚。 但是并不是完全解禁,附加条件很多。

首先,只涉及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这两种养殖技术最成熟,可以无毒。 有些养殖户向客人保证:“我来舀,煮着吃吧。” 关于野生河豚和其他种类的养殖河豚,依然不能出售。

其次,这两种河豚为鱼柳和饺子等,不加工就无法出售。 生鲜的鱼还卖不出去。

第三,河豚养殖场和加工厂必须经过政府审查备案。

业界的反应是,解禁是好事,但手脚应该多放开些。 例如,日本也禁止河豚,比中国还严格,所以谁吃了就得没收房子。 1888年,明治维新重镇伊藤博文在马关的饭馆“春帆楼”吃了河豚。 吓了一跳,马上解除了当地的河豚禁令。

之后,日本科学家专心研究河豚毒素,官员制定严格的规范,从养殖到上桌,逐步控制,厨师经过专业考试,取得河豚烹饪资格,可以烹饪河豚。 面对问题不逃跑,结果商家赚了钱,吃的人放心了,就把河豚当做了日本料理的招牌。

伊藤博文第一次吃河豚7年后,他再次回到春帆楼,作为甲午战争的发起人和胜者,与坐在对面的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 在伊藤博文眼里,大清国是待宰的河豚,看起来可能很强壮,但只要找正确的做法就可以吃。

它不值得死

我至今为止吃过两次河豚。

第一次在一个叫“小美”的城市里。 我在南京上大学的时候,同学的父亲带我们去镇上的餐厅吃河豚。 当时河豚还没解禁,饭馆老板和同学的父亲都知道,我们可以享受这个味道。

拿来一看,是红烧的方法。 河豚的肉看起来不像鱼肉。 是一大块,表面有厚厚的皮。 不说的话我要鸡肉。 他爸爸一起吃的,我们盯着他看。

过了一会儿他说:“没死,吃吧。”

夹在嘴里,口感像巨大的鳗鱼脸颊肉,很有瓷果。 印象最深的是,鱼皮里埋着小刺鳞,咬起来像混着沙子一样。 这让我很失望。 不是鱼里最好的吗? 怎么指牙齿?

第二次是在日本歌舞伎町的河豚料理店,我和媳妇随机选择的房子。

点了套餐。 第一个是纸锅,带去皮切开的骨肉,其中一个是河豚的头,嘴还有点颤抖。 二道是切成薄片的生鱼片,三道是炸河豚。

挨家挨户吃这次没有鱼皮,所以不指牙齿,除了腥味、刺少之外,什么也不能吃。 一杯“鱼翅酒”就满足了。 2片烧焦的河豚鳍,泡在热的清酒里,打开盖子,烧焦的香味和酒香都会上升,甚至会醉。

吃两次河豚,吃一次中式,吃一次日本式,都不知道“不吃河豚,不知道鱼的味道”的边界,传说中的苏轼品河豚之后,也没有得到“值得其死”的评论。 我个人认为河豚的美味,有一半要归功于它的危险。 在平地上翻筋斗,什么感觉也没有。 但是,在摩天大楼的屋顶边缘绊倒,鲜血四溢,全身发软。

古人吃河豚,那是极限运动。 精神紧张,味觉异常敏感,自然会觉得好吃。 今天的人吃河豚,还没吃就知道安全,无论怎么用心品尝,都是有意的。

这是健康的喜讯,也是味蕾的悲歌。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舌尖奇谈”

地址:http://www.g3gw.com/new/2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