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3字,读完约3分钟

夏天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持续下雨,巴宜区更章的门巴民族乡精准扶贫现代农业观光园(以下称为“观光园”),门巴族女儿格桑卓玛在大棚里忙碌地生活着,姨妈家刚醒来的弟弟也贴在她身边 “阿姨在家照顾生病的老人。 弟弟这两天我带你去。 ”格桑卓玛家离蔬菜屋只有十几分钟的距离,索性带弟弟去塑料屋照顾。 图为格桑卓玛摘西红柿恶果的照片。 赵耀格桑卓玛所在的白玛店村是更章门巴民族乡的六个行政村之一,也是观光园的所在地。 年巴宜区通过政府吸引外资,与沃圃生企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成立项目企业 年4月,“一带一园六基地”旅游园落地村,处理了园区技术先进、管理成熟、周边村庄种植方法单一、土地利用率低等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 图为温室内栽培的火焰参照:赵耀观光园面积1040亩,主要栽培车厘子、葡萄、草莓、桃子、甜瓜、水果西红柿等高附加值水果单品,通过“一园多区、一乡多品、一村一品、农超对接”种植当地大 以“公司+先导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将产业留在当地 “扶贫、扶志、扶智”结合使大众增强内生动力,掌握一技之长 图为大棚栽培的西红柿照片:赵耀“企业非常重视我们的培养,携手教授技术,传达经验。 我去年9月来这里工作,三四个月就学会了技术,开始单独管理大棚。 ”格桑卓玛熟练地往来于一株西红柿之间,去除多馀的叶子和坏果实 观光园建成之初,在其他职场工作了两年的格桑卓玛回到村子里成为了观光园的技术人员,开始学习栽培技术 现在,古赞卓玛学习观光园的情况,在家里建了一家小蔬菜大棚,把幼苗带回栽培,种植的蔬菜自给自足。 图为贫琼在工作中拍摄:赵耀每月6000元的稳定收入,是格桑卓玛选择这项工作的重要原因,母萨村的贫琼也是如此 “丈夫在外勤运输,好的时候每月有1万日元左右的收入,但是不稳定 我在大棚工作,每月有6000元收入,很稳定 “这两天,在穷琼管理的炎参温室里活不了多少,所以来到格桑卓玛的西红柿屋,帮助我保养技术、学习。 现在小区正式就业的员工30人,临时人员100人,年小区支付当地大众工资100万元 图为观光园内的大棚摄影。 赵耀走在小区内,水肥控制中心、全自动水过滤系统、田间环境采集设备等高新技术设备齐全 据负责人介绍,园区计划培育集生产栽培、筛选加工、仓库物流、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开拓具有西藏自治区特色的高原水果蔬菜产业链 培养真正能代表当地人利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人们真正远离贫困,举起烂“金碗” (资料来源:中国西藏记者:王淑耀嘉华加赵二召唤)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热门:科技兴农让农牧民捧上砸不烂的“金饭碗”

地址:http://www.g3gw.com/new/2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