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9字,读完约3分钟
>
图为天津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工程师彭刚柔相济接受电池采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新能源客车使用软包装动力电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动力电池公司发起了一场“争夺战”。参与者不仅包括已经积累多年的纯软包装公司,还包括那些综合实力突出、从广场和圆柱变道的公司。
进入2018年,我国软包装动力电池领域出现更多“亮点”:“独角兽”宁德时代为日产提供软包装动力电池;李贻伟可以与戴姆勒签署软包装动力电池供应协议;郭萱高科计划在2018年底投入生产软包装动力电池。显然,软包装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一个新的“净红”。
专注于软包装动力锂电池智能制造技术路线的广东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公司”)专注于锂技术已近12年,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的软包装动力电池企业的目标。
天津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工程师彭说,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在汽车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动力电池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在我们导热材料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取消了模块中原有的导热硅胶垫,从而增强了在单体中的浸泡效果。因此,高导热模块设计灵活,可以充分利用侧面导热的优势,有利于模块标准化和电池轻量化。”
在液体冷却系统方面,彭刚柔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和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对电池冷却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液体冷却已经成为标准的冷却方式。因此,他建议;“液冷系统的设计应在应用场所现场检查,例如北京-5℃和深圳-35℃,对液冷系统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和加热模型来辅助设计。”
据了解,2017年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三元软包装动力电池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二,物流车辆安装三元软包装动力电池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年三元软包装动力电池年销量超过21350套,销售额超过13亿元。
天津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池采用软包装层压工艺,材料体系主要由三元32Ah、37Ah、48Ah和51Ah电池组成。目前,三路软包装电池的单位比能密度已达到240瓦时/千克,三路系统的能量密度已达到150瓦时/千克以上。最近推出的51安威达三元软电池(单位能量密度260瓦时/千克)已成功通过国家强制检验认证。系统的能量密度也将达到160瓦时/千克以上。
目前,天津动力电池的实际年生产能力可达2千兆瓦时以上,可满足全年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配电需求。2018年,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提升产能和生产线自动化后实现8G瓦时的年产量。全年将满足20万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配电需求,预计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谈到未来的发展道路,彭刚柔认为,软包装动力电池的前景是好的,因为它体积更小,更方便,更适应未来的场景。“因此,我们坚持软功率电池的发展路线。严格控制研发技术,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竞争力。”在谈到研发基金的相关投资时,他表示:“不过,我们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仍然相对较大,这是以确保安全为代价的。我们绝不会为了节省材料成本而减少这方面的投资。”
此外,彭刚柔还表示,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如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步下降,天津股份将在下一步,不仅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稳定的产品性能打动下游制造商,但也考虑分销到子市场,如低速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