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53字,读完约7分钟

> 北极星环保网消息:在“绿水青山在金山银山”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管理规划,要求加快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

会议特别强调全面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自然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与恢复。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将推动环保产业从污染源控制逐步升级为生态服务,从中央层面为生态环保PPP项目提供政策支持。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转型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公私合作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环保产业正逐步从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以“固体废弃物”、“水”和“大气”管理为主的要素管理模式,转变为生态文明导向下的“景观、森林、田野、湖泊、草地”生态修复为主的生态服务模式。

业内专家表示,生态环保产业在2019年仍将是一个“烫手山芋”,更多的有利条件将不断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按照中央深化改革的相关要求,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投资和经营主体的新型环保产业价值逻辑正在被重构。

生态环保产业原有的运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E20环境平台主席符涛认为,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许多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包括城市、流域、山脉、河流、湖泊甚至生态文明。原始要素管理源于美国的经验。在这种经验的影响下,环保产业形成了政府投资主体、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负责运营的模式,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难以满足近年来日益增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公私合作助力环保产业转变生态服务模式

要加快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转型升级,资金支持是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王晋南认为,推进PPP模式,应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和优先领域,优化财政支持模式,把运行补贴作为财政投入的主要方式。“建议创新金融支持,鼓励以发展为导向和以政策为导向的金融机构参与抗击污染的公私合作项目。”

公私合作助力环保产业转变生态服务模式

E20研究所执行主任薛涛认为,三大民族战争中对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巨大需求与控制地方借贷本身有些矛盾。这是因为上述大多数环保项目都是纯政府付费项目,所以相关措施将缓解一些治理资金不足的问题。

薛涛表示,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两个硬仗之间的矛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市政环保运行基础设施能否在财力上得到特殊对待。第二,尽快推进上述项目的价格机制,实现污染者付费制度。三是探索捆绑资源管理的方式。

有关专家表示,拟设立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将用于PPP项目资金,项目将有多种选择。然而,向项目伸出援手并不是解决所有项目落地困难的万能药方。需要扩大更多的资本来源。可以预料的是,春风的这一政策措施已经在路上了。

“目前,在生态环保非经营性恢复项目(黑臭水体)和农村环境治理项目中,落实财政部标准要求、确保地方政府绩效、确保严格仓储条件下店内项目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以增强背后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的信任。”薛涛说道。

财政部将加强对环境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支持

在2018年12月底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长刘坤指出,2019年将进一步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治理污染。这意味着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生态恢复、环境数据监测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服务领域的企业可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在去年于上海举行的第四届PPP论坛上,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表示,目前正在计划选择一批环保领域的优秀PPP示范项目。财政部将设立环境保护公私合作项目专项资金,以支持公私合作项目资金不足等地方问题。相关文件将在近期发布。当环境公私合作项目遭遇“大爆发后的资本冬天”时,这一政策的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现存的问题。

公私合作助力环保产业转变生态服务模式

据统计,生态环保PPP项目约占所有PPP项目的30%-40%,仅次于交通项目,是PPP的主要应用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公私伙伴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孟春表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公私伙伴关系项目高度整合,强化绩效约束,强调长期运营和维护,有利于产业发展。基于这些优势,公私伙伴关系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公私合作助力环保产业转变生态服务模式

由于地方政府的刚性要求,生态环境保护仍然是公私合作的重点领域。从财政部公布的第四批公私伙伴关系示范项目来看,虽然选择率较上月大幅下降,但环境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比例有所上升,表明财政部对环境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支持。

事实上,增加财政资金向环保领域的倾斜,支持环保项目的发展,也是当前市场环境的潜在需求。根据财政部公私合作中心的数据,截至2018年11月30日,在国家公私合作综合信息平台的项目管理数据库中,共有808个涉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公私合作项目,仅次于市政工程和交通这两个传统行业。可以说,环保领域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是当前“两山”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公私合作助力环保产业转变生态服务模式

当然,财政部加强对环境公私合作项目的支持并不意味着盲目追求“洪水灌溉”。相反,它应该积极调整和微调,以平衡稳定增长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民营企业的良好布局

1月21日,生态环境部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启动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支持民营企业污染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

事实上,鼓励私营企业积极参与反污染斗争是十八大以来的重要决策之一。去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政府-企业合作投资基金管理的通知》,明确优先支持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

根据国家公私伙伴关系中心平台的数据,在目前参与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7029家企业中,民间资本与外国资本的比例已经达到48%。特别是在市场发展较早、现金流回报相对稳定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领域,民间资本的参与率高达82%。

随着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一些民营企业在生态修复领域加快了“两山经济”的探索和实践。

2017年9月,环境保护部命名首批4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同年12月,13个新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基地被命名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其中,伊犁库布齐生态示范区被评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是全国唯一由民营企业实施的“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

记者了解到,库布齐创新实践基地成功治理沙漠,为“生态修复、生态扶贫、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库布齐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中国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推进荒漠化治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民营企业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步伐远远不止于此。据悉,“生态公园”和“牧区综合体”已登陆怀来、河北、武汉、湖北等地区。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遍布全国各地的生态生物多样性研究示范基地、牧区综合体、生态智慧城镇等项目。

原标题:公私合作帮助环保产业转变生态服务模式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公私合作助力环保产业转变生态服务模式

地址:http://www.g3gw.com/new/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