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72字,读完约12分钟

现在,位于韩国首尔特别市钟路区钟路157号的宗庙是李氏朝鲜王朝( 1392-1910 )时期配置先王和王妃的牌位祭祀的地方,正堂(君主和王妃神主奉安处)、永宁殿(祖先和无效的君主奉安处)、功臣堂( 83人之功) 宗庙祭祀每年举行5次(春夏秋冬初月及腊月日),因此也被称为“五享大祭” 现在韩国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都举行宗庙节 李氏朝鲜以儒教思想为国家社会理念,以性理学(朱子学在朝鲜半岛的称呼)为基本思想 然后,结合君臣关系(王统)、师徒关系(道统)、父子关系(正统),用儒教的义理名义的正统论来置换以往的血统论,是李氏朝鲜王朝实行理学思想的第一手段 宗庙作为君臣关系王统的象征,其祓庙理论的完善过程也反映了李氏朝鲜王室正统论的确立过程 一按“礼仪士虞礼”,“死了三天殡,葬在三月,死了哭了。 将旦而祔 “在李氏朝鲜,祔庙是指升祔太庙,国王和王妃三年丧完后,将其神主转移到宗庙奉安。 1394年12月,朝鲜太祖( 1392-1398年在位)“招募诸山僧徒,发放官服,赴劳役”(《太祖实录》卷六、太祖三年十二月己巳),迁都汉阳后开辟宗庙(正殿)基础,次年9月首次竣工 但是,宗庙祗庙理论从血统论到正统论的“正统化”过程,还是有相当大的周折 本文试图对这个过程进行梳理 正殿南神门摄于年12月31日完善了原庙制度,在李氏朝鲜王朝初期的祓庙制度中,除了将历代先王作为国家之神以外,为了祭祀历代先王的私亲,还设置了国王的家庙,称为“原庙” 据《汉书礼乐志》记载,“原、重也 语言已经有正庙,更为严重 “中国元庙的制,“从汉初到宋仁宗,其制大盛,立屋数千间,宗庙轻,真庙重”(《太宗实录》卷10,太宗5年12月辛巳)。 直到明代,“禁内有奉先殿,称为皇帝家庙”(《成宗实录》卷八、成宗元年十月戊申) 在朝鲜半岛,高丽王朝( 918-1392 )时期阙北的景灵殿合祭先代王妃。 李氏朝鲜王朝一直设有元庙(文昭殿),直到朝鲜宣祖( 1567-1608在位)的时期 1592年壬辰倭乱以后,“文昭殿位版,权安居殿内,……及上还都,更不设原庙”(《增订文献备注》卷五八,礼考)只留下灵魂殿的形态。 旧庙制度废除了 元庙最初是用来祭祀真影的,因此也被称为“真殿” "真影的设定来源于佛老. " 1395年,太祖除宗庙外,还设立了桓王真殿(启神殿),供奉其先父桓王( 1315-1361 )。 1398年,太祖王妃汉氏被追为神懿王妃( 1337-1391 ),奉安于仁昭殿,即神懿王妃的真殿 1408年,太祖升,朝鲜太宗( 1400-1418年在位)《改仁昭殿为文昭殿》(《太宗实录》卷十六、太宗八年九月辛丑)为太祖灵魂殿的祭方为“宜灌以素飧”(《太宗实录》卷二十,太宗十年十二月戊申) 直到太宗时期,李氏朝鲜王朝的国丧仪式中还保留着高丽王朝时代的佛教式旧制,其元庙制混用佛、儒两道,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对性理学的理解程度之浅 正堂神路摄于去年12月31日1420年,太宗王妃元敬王妃闵氏( 1365-1420 )去世,太宗说“文昭殿是为了放置太祖圣真而设置的”。 这位大妃是无影框架,又不是真心,只是三年魂归正传。 为了建原庙,真是无益 》太宗之子朝鲜世宗( 1419-1450年在位)说:“元庙的建,父亲以无影框架为辞,然神懿王妃的真也是在上升后写的。 现在的大妃的照片,应该再写 ”诸臣也附议:“若原庙,即使得不到世立之,但登上王万岁后,必成为太宗。 太宗的元庙,不得不放下 “(《世宗实录》卷八、世宗二年七月未遂)最终设立了元庙广孝殿 但是,在烹饪方面,世宗想用肉膳代替素飧,命令礼曹智考古制 礼官启:“在唐天宝中,享受太庙,在礼科外,每个房间经常吃牙盘。 现在不要像唐朝的故事一样,设置牙龈 本朝宗庙只设礼科,不设常食 乞求文昭殿、广孝殿大小的牺牲,不设常食,用肉膳 “(《世宗实录》卷十,世宗二年十一月己丑)这也得到了太宗的同意。 1421年礼曹有启,广告广孝殿的时候根据宗庙例子使用货币,也再次详细决定了开设神殿的其他节日 由此可见,元庙制度与太宗时期相比在悄然变化 1422年,太宗薮去世,其神主转移宗庙后,世宗为宋制,为广孝殿奉安安位版,其椟“根据朱文公家礼内神主座制”建成 从那以后,元庙从佛教式的正殿变成了国王的家庙。 礼制遵循朱子家礼,确立“五室制”。 “营后寝五间,不要后世加以改造……太祖,北朝南; 昭二位,从东向西。 穆二位,西向东。 别打扮了,躲在别处 》(《世宗实录》卷五七、世宗十四年八月壬寅)但是,问题在于对朝鲜定宗( 1399-1400年在位)元庙的供奉 宗是太祖之子、太宗之兄,但根据“太祖-太宗-世宗”的世次列,定宗被排除在外,所以原来的寺院没有定宗的位置 宗庙制度下,定宗和太宗是同辈奉安的 由观之当时世宗时期的元庙制度摆脱了佛教仪式,但其奉祀四代的动向遵循“父母之义”(世次中心的血统论),与性理学信奉的宗子之法(后者与父子没有区别,排名中心的正统论)在情理上是矛盾的 这引起了有关名次和世次的争论,祸庙的正统论问题也浮出水面 从血统论到正统论世宗后,其子女朝鲜文宗( 1450-1452年在位)即位。 后来文宗之子朝鲜端宗( 1452-1455年在位)即位。 1453年,文宗弟弟首阳大君诱发酉难,篡夺了政权,1455年废除端宗,即位为朝鲜世祖( 1455-1468年在位) 祖传的孩子朝鲜睿宗( 1468-1469年在位)然而睿宗早世,而且后嗣太年轻,不得已继承人由睿宗的哥哥德宗( 1438-1457 )的孩子继承,为朝鲜成宗( 1469-1494年在位) 到宣祖期的李氏朝鲜王室系图成宗期的祓庙问题开始体现名次和世次的争论 1470年,世祖神主在祔文昭殿,成宗在“亲疏迁徙”,迁徙文宗神主驱赶世祖神主——因为从世次的角度来看,文宗不在“世祖-德宗/睿宗-成宗”之列 第二年,“睿宗大王神主,章顺王妃神主,请在明年的壬辰年正月春举行大祭,合祭宗庙。 两人的神位版还有日、祔文昭殿”(《成宗实录》卷一一、成宗二年七月丙子)、睿宗也驱赶文昭殿 问题是,根据“父母之义”,德宗才是成宗之父,睿宗只不过是叔父 因此,围绕德宗和睿宗的祓庙问题,朝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不仅在文昭殿,在宗庙祓除时,两者也是矛盾的 祖先建宗庙,其中有祖先上穆祖、翼祖、度祖、桓祖四代,等待祖先死后的祠庙,宗庙建了五座庙 根据朱子的话,“古人诸侯,都要祭奠封君,以上不祭奠”(《世宗实录》卷一一,世宗三年四月戊午)。 李氏朝鲜宗庙从祖先一开始就追崇四代 换句话说,那个宗庙的制从一开始就以血统为中心 1421年7月,世宗为祭祀宗神主用宋制建造永宁殿,将穆祖神主迁到永宁殿第一室 之后,文宗期、端宗期都效仿世宗,以世次为中心遵循了“世室制”的五世祓庙制度 但是,成宗时期在是否追逐尊德宗的问题上朝廷的意见不一致 结果,1475年1月,成宗向明派遣了奏请使,明同意将德宗追封为懿敬王 同年4月,在宗庙中提出有无祔德宗神主的问题后,朝廷随即分为两种意见:以院长和三司为首的一派以宗庙的制当名次为中心,反对德宗祔庙。 以王室亲属为首的一派说:“怀简大王(即德宗)与睿宗大王同室,从天伦方便,而不是父亲死亡的继子、兄弟死亡及其例子。 情况良好的国王被任命为世界之子,后来国王也以陈宗是陈男性”(《成宗实录》卷六三,成宗七年一月辛亥)为由,主张德宗不仅要位于寺院,而且神之主必须位于睿宗面前 结果,成宗服从王室亲属等会议,在宗庙犯敕德宗 但是兴趣是,不管正统论如何,父亲德宗祗庙的成宗都称德宗为“皇伯考(伯父)”,睿宗为“皇考(父亲)”,其理由是“予承睿宗之后,睿宗为皇考,名固正言顺。 “(《成宗实录》卷五九,成宗六年九月丙寅)这显然是根据正统论提出的依据 当然,这包括成宗时期的勋旧派、士林派、王室之间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和政局的转变,这里不表露 回到文昭殿的问题,按“接吻之义”只有德宗神主在文昭殿的话,睿宗神主应该被删除。 如果两神主躲在文昭殿里,义理会混乱的。 如果睿宗神主只是在文昭殿,德宗覆盖宗庙的情况下,元庙制度会变成名次中心的正统论制度,违背了当时世次中心的血统论 结果,成宗根据文昭殿例,设立了别殿(延恩殿)供奉安德宗 宗庙全图正殿的部分来源:“宗庙仪轨”宗庙正统论确实是成宗之子,朝鲜燕山君( 1494-1506年在位)即位后,面临父亲的宗庙祔庙问题。 那时宗庙遵循“同世异室”的制度,大室七间,左右翼室各一间。 从第一室到第七室依次信奉安太祖、太宗、世宗、文宗、世祖、德宗、睿宗,定宗奉安于左翼室 按“父子异昭穆,兄弟同昭穆”的顺序计算,太祖为一世,定宗,太宗为一世,世宗为一世,文宗,世祖为一世,德宗,睿宗为一世,已达到五世。 如果祔成宗是六世,庙数已经过去,必须驱魔(将宗庙内一定时间奉安的先王神主权转移到永宁殿) 以祖先为始祖,属于“百世不迁”。 世宗以下不能四亲出去,但太宗“父母尽量出去”。 但是,先儒云是“父亲昭子穆有常数为礼,祖功宗德无定法者为义”,关于功德也无权迁居太宗神主。 结果礼曹有启说:“恭靖王(即定宗),定安王妃庙主痹为厚陵便便。 文宗神主奉安于左翼室,其仪物、节享受恭靖王之例 世祖接二连三地升祇,成宗神位于第七室,当礼 “(《燕山君日记》卷九、燕山君元年十月辛亥)主张将文宗神主权转移到翼室。 但是士林派金驮孙( 1464-1498 )等人反对权迁文宗神主,主张增设第八室以祓成宗 对此,燕山君的态度是“恭靖王之主安居永宁殿翼室,文宗神主安居宗庙翼室” 最终,定宗神主权转移到永宁殿翼室,文宗神主权转移到宗庙翼室,成宗神主安居于原文宗之位 但是,就这样,文宗神主从正室“降格”到翼室,其正统性又成了问题 1506年,“中宗反正”(勋旧势力与该宫禁势力联合废除燕山君,支持晋城大君怿上位)爆发,士林派得到势力确立性理学正统论的地位成为当务之急,但文宗正统性的问题无疑是最初的冲击 恢复文宗正统君主的地位,1513年,士林派主张恢复昭陵(文宗妃显德王妃之陵)。 1518年,又在文宗的其他所翼室,以祝文中不被称为祖孙为舛,主张将文宗神主权转移到正室 但是这个正统论的确立过程,为了肃清1519年勋旧派以赵光祖( 1482-1519 )为首的新进士大夫引起的“己卯士祸”而告一段落 但是,随着金安国( 1478-1543 )等士林的崛起,正统论的确立问题再次回到了舞台 1539年,端宗后宫淑仪金氏的养子李若冰( 1489-1547 )上疏说:“鲁山(端宗),燕山,现在也见废之主。” ……关于失去国家的罪行,希望停止销毁它,也是幸运的 关于所属的部分,放弃它而君临,但还是成为了亲戚 凡人必后,法也 近亲缺少杨吗? 太荒唐了? 那个亲戚的份儿,也看到它是二主,那个继承人有什么,所以难者安全吗? 》(《中宗实录》卷九十一、中宗三十四年闰七月庚子)试图恢复端宗的正统 这从侧面包括士林派对世祖篡位的非正统性批判 文宗正统性的问题后来也在朝鲜明宗( 1545-1567年在位)时期得到处理: 1546年,明宗追加宗庙四室,将文宗神主从翼室权转移,恢复文宗正统性,还确立了名次中心的宗庙正统论。 宗庙正殿十九室神位奉安证明图,1547年朝鲜仁宗( 1544-1545年在位)驱庙时,“神主祔宗庙、位版祔延恩殿”,也就是原来的祔祔庙在正统论中不供奉于文昭殿,而是以血统论供奉于延恩殿——这就是“乙祸士” 明宗晋升,朝鲜宣祖( 1567-1608年在位)即位后,士林政治逐渐稳定,正统论也站稳了立场 1569年明宗祗庙时,太祖、太宗、世宗、世祖、德宗、睿宗、成宗、中宗、仁宗、明宗各一室,文宗神主权转移到永宁殿。 在寺庙数量上,太祖是一庙,太宗、世宗、世祖是世室,德宗、睿宗是一庙,成宗、中宗分别是一庙,仁宗、明宗是一庙,是“五庙十室”的制 形式上留下了血统论的阴影,“兄弟传国,以味为君臣,与父子无异。 中庙传的仁宗,仁宗传的明宗,之间有安分轻重吗? 》(《宣祖实录》卷三、宣祖二年四月戊寅)为论据 从此,宗庙祗庙理论的“正统化”过程也基本完成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热门:李氏朝鲜的祔庙制度:朝鲜世祖、燕山君等怎么祭奠先人

地址:http://www.g3gw.com/new/2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