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47字,读完约13分钟

> 北极星销售电网新闻:2019年,国家的电力生产将会平稳运行,电力的整体供求将会平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2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增长的51%。截至2019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0.1亿千瓦,电力继续保持绿色低碳发展趋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比重继续增加。非化石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增长。各地区和各省之间的电力传输出现两位数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用电量将继续稳步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将增长4%-5%。预计年底装机容量将达到21.3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将继续上升。据估计,该国的电力供应和需求的总体平衡将得到维持,一些地区的电力供应在高峰时段将会紧张。

2019

一、2019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一)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拉动效应明显。

2019年,全社会将消耗7.23万亿千瓦时电力,比上年增长4.5%。全国平均用电量为5161千瓦时,国内平均用电量为732千瓦时。全社会每季度用电量增长率分别为5.5%、4.5%、3.4%和4.7%。用电的主要特点是:

首先,第一产业用电量稳步增长。2019年,第一产业将消耗780亿千瓦时的电力,比上年增长4.5%。其中,渔业和畜牧业用电分别增长8.2%和5.0%。第一产业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1%,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0.05个百分点。

第二,第二产业及其制造业的电力消耗保持了中低增长率。2019年,第二产业将消耗4.94万亿千瓦时电力,比上年增长3.1%。季度增长率分别为3.0%、3.1%、2.7%和3.5%。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8.3%,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47.9%,拉动了2.1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比上年增长2.9%。其中,四大高负荷能源产业[1]用电量比上年增长2.0%。其中,建材行业用电量增长5.3%,黑色行业用电量增长4.5%,化工行业用电量与上年持平,有色行业用电量增长-0.5%。高科技和设备制造业的电力消耗[2]比上年增长4.2%。消费品制造业的用电量比上一年增长了2.2%。其他制造业的用电量[4]比上一年增加了6.3%。

2019

第三,第三产业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第三产业将消耗1.19万亿千瓦时电力,同比增长9.5%,季度增长率分别为10.1%、8.6%、7.7%和11.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用电量增长16.2%,而租赁和商业服务、房地产、批发和零售用电量均增长10%以上。

第四,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适度。2019年,城乡居民将消耗1.02万亿千瓦时电力,比上年增长5.7%。季度增长率分别为11.0%、7.7%、1.2%和3.7%。就城市和农村而言,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用电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5.9%。

第五,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19年,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将分别增加全社会用电1.5%和0.8%。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1%和17.9%,总量达到51.0%,第三产业贡献率比上年增长10.1个百分点。

第六,西部地区用电增速领先。2019年,东、中、西、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6%、4.5%、6.2%和3.7%,分别占全国总用电量的47.2%、18.7%、28.3%和5.8%。全国28个省的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

(2)电力继续保持绿色低碳发展趋势,非化石能源装机和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

截至2019年底,全国总装机容量为20.1亿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8%。其中,全国非化石能源总装机容量8.4亿千瓦,比上年增长8.7%,占总装机容量的41.9%,比上年末增长1.1个百分点。2019年,发电设备的使用小时数将达到3825小时,比上年减少54小时。中国主要电力企业总投资7995亿元,比上年下降2.0%。

电源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全国装机容量超过20亿千瓦。截至2019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0.1亿千瓦,同比增长5.8%。在类型上,水电3.6亿千瓦,核电4874万千瓦,风电2.1亿千瓦,太阳能2亿千瓦,火电11.9亿千瓦。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中,燃煤发电10.4亿千瓦,燃气发电9022万千瓦。2019年,全国将新增装机容量1.0173亿千瓦,比上年减少2612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能力6389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能力的62.8%。全国新增并网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574万千瓦和2681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增加447万千瓦和1844万千瓦。新增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989万千瓦和629万千瓦,比上年分别减少6700万千瓦和255万千瓦。

2019

第二,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增长迅速。2019年,全国总发电量将达到7.3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3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4%,占全国发电量的32.6%,比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水电、核电、并网风力发电和并网太阳能发电分别比上年增长5.7%、18.2%、10.9%和26.5%。中国的全规模火力发电能力为5.05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其中,煤炭发电量为4.56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

2019

第三,水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使用时间比前一年增加。2019年,水电和发电设备的使用小时数将达到3726小时,比上年增加119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持续1285小时,比前一年多55小时。并网风力发电将持续2082小时,比前一年减少21小时。核电为7394小时,比上一年减少149小时。火电4293小时,比上年减少85小时,其中燃煤4416小时,比上年减少79小时,燃气2646小时,比上年减少121小时。

2019

第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配电网建设是电网投资的重点。各地区和各省之间的电力传输正在迅速增长。2019年,国家电网项目建设投资将达到4856亿元,其中11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将占电网投资的63.3%,比上年增长5.9个百分点。国家基础设施已使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设备容量增加2.3042亿伏安,比上年增加828万伏安。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4022公里,比上年减少7070公里。新DC换流器容量为2200万千瓦,比上年减少1000万千瓦。2019年,全国跨区、跨省输电将分别达到5405亿千瓦时和14440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11.4%。

2019

第五,电力和燃料供应已从紧张平衡转向全面平衡,电力和煤炭年度综合价格超过绿色区间上限。2019年,将逐步释放煤矿优质产能,更好地发挥进口煤炭的支撑作用,电煤供应将基本得到保障。电价和煤价前高后低,波动幅度缩小。全年综合价格仍超过《关于印发〈抑制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通知〉的通知》(发改发[2016]2808号)规定的绿色区间上限(500-570元/吨)。

2019

(3)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有序用电。

2019年,全国电力供需将实现总体平衡。东北和西北地区有过剩的电力供应能力。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蒙古国、河北北部、辽宁、浙江、江西、湖北和海南省电网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自2019年以来,前几年的过剩供电能力已转为紧张供电。

二。2020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a)电力消费继续稳步增长

2020年,在稳中求进的大基调和国家宏观政策反周期调整的大背景下,全社会用电量将在2020年继续稳步增长。在没有大规模极端气温影响的情况下,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比2019年增长4%-5%。

(2)非化石能源发电机的比例将继续增加

据估计,到2020年,国家基础设施将增加1.2亿千瓦的发电能力,其中8700万千瓦将由非化石能源投入生产。据估计,到2020年底,全国装机容量将达到21.3亿千瓦,增长约6%。非化石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约9.3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3.6%,比2019年底增长约1.7个百分点。

(三)全国电力供需保持总体平衡

据估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次区域方面,预计华北和华中地区的电力供应和需求在某些时期将会紧张。中国东部和南部电力供需的总体平衡;东北和西北地区有过剩的电力供应能力。

三。相关建议

2020年是“十三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人口翻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电力行业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国家能源工作会议精神,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准确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反贫困斗争提供电力保障,切实帮助实体经济发展。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电力供需分析预测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2019

(一)多措并举,提升电能质量和可持续供电能力

一是通过市场手段降低社会能源消耗的总体成本。进一步加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协调,科学规划和设置不同类别的交易品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电网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电网运行特点和电价承受能力,第二个监管期的输配电价格水平将有差别地确定。合理确定关键核价参数,科学修订输配电价格的定价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社会能源消耗成本,还可以保证电网企业维持持续安全供电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2019

二是推动煤电行业稳步转型。利用国内外市场稳定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建立和完善容量市场和辅助服务补偿机制,逐步由单一电价向两部制电价转变,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煤电企业转型发展;同时,对煤电企业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和专项债转股政策支持,确保火电企业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发挥系统调节供热基本供给的基础性作用和集中供热的民生保障作用。

2019

第三,合理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保持产业政策的连续性,控制补贴退出的步伐和速度,确保风电、光伏等产业链的平稳运行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市场作用,开发清洁能源融资品种,将应收补贴纳入当前贷款支持范围,解决全行业补贴资金缺口问题。

(二)协调发展,提高电力资源配置效率

一是协调源网络的发展和电力储存。推进分布式和集中式清洁能源供应方式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电力在能源转化中的核心作用和电网的枢纽作用,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智能用电设备和调节方式,实现资源、网络、负荷和储能的整体优化,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配置能力。

二是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解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和输电问题,确保新能源的吸收。通过建立和完善配套政策和市场机制,增强企业积极性,通过燃气、电力、抽水、蓄能等系统灵活调整供电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十三五”煤电柔性改造目标,促进煤电企业转型升级。

(3)促进高效用电的政策指导

一是进一步推进电力替代。在需求侧领域合理实施电力替代,不断创新替代方式和内容,进一步扩大电力替代范围和规模,拓展用电市场,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二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需求响应和精益运营探索有序用电。进一步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和居民阶梯电价等相关政策。我们将继续提高用电在终端能耗中的比重,全面推进电气化进程。

三是加大对供电转移环节的整改力度,引导和帮助电力用户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政策环境下,利用好政策红利,提高用电效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拉动实体经济。

注意:

[1]四大能源产业包括: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制造业、非金属矿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包括9个行业:医药制造、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特种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铁路/船舶/导航空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电机及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

[3]消费品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鞋类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榈/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体复制业、文化和教育/劳动/体育和娱乐产品制造业等12个行业。

[4]在31个制造业中,除4个高能源产业、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消费品产业外,其他产业包括6个产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维修业。

原标题:2019-2020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来源:国土报中文版

标题:2019

地址:http://www.g3gw.com/new/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