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0字,读完约5分钟
三年后,新西兰联邦储备委员会于本月13日打破沉默,宣布从2011年3月以来的2.5%的历史最低水平上调25个基点至2.75%。由于此次加息符合预期,当天市场总体反应相对平静。然而,作为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宣布减少资产购买以来第一个加息的发达国家,这一事件引发了各行各业的猜测——一些媒体甚至提出了“全球紧缩之门会在这里打开吗?”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当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西兰加息更多地反映了新西兰货币政策当局针对本国内外环境做出的政策选择,并不代表更广泛的范围。在金融危机后异常经济持续的背景下,全球货币政策的趋势分化将持续多年。 决议宣布后,新西兰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惠勒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息的决定是基于新西兰高于预期的经济增长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统计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2月的一年中,新西兰经济增长了3.3%,超过了美联储此前预期的2.8%。同样,通胀压力正在上升。尽管该国的总体通胀指数仍然温和,但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监测到,通胀压力正在上升,“未来两年将继续上升”。“现在最重要的是控制通胀预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将利率提高到不影响需求的水平。”惠勒表示,他暗示美联储不会停止加息。根据对经济数据的密切观察,他预计2014年将总共加息125个基点,以确保平均通胀率控制在2%左右的目标水平。分析师认为,新西兰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做出如此高调的声明,表明尽管新西兰元汇率高企,房地产市场仍相对疲弱,但政策制定者仍对经济进一步复苏充满信心。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普遍疲软,但新西兰经济仍能取得好成绩,原因有很多。首先,新西兰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损失较少的国家之一。第二,作为农业和畜牧业的主要出口国,最近全球乳制品价格的上涨和出口的增加极大地推动了新西兰的经济。第三,坎特伯雷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将把灾后恢复的力量辐射到全国。此外,大量移民的涌入和消费者信心的持续上升也成为其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不幸的是,上述因素在全球视野中具有鲜明的“个性”,但它们不能成为“共性”的典范。因此,基于这些因素的货币政策决定自然不具有代表性。事实上,新西兰加息只是给已经高度分化的全球货币政策增加了另一个层次。其中,第一梯队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当然是正在进行的QE规模的美联储。考虑到巨额资产购买已经使其账面资产超过4万亿美元,这一减持过程将非常漫长。属于这个梯队的是英国。尽管英格兰银行尚未宣布大幅降息,但从其日益强劲的经济表现来看,这一时间点应该不会太远。第二层是欧元区和日本。前者刚刚起死回生,还没有摆脱困境。后者仍在努力激活其经济。此外,两国推出广泛货币政策的时间点要晚得多,规模也比美国更为保守。因此,他们的后续行动更有可能超重和松散。第三层是积极部署加息的国家。其中,新西兰是最新的成员和唯一的发达经济体。其余的是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尼西亚、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其他国家。不幸的是,这些国家提高利率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抑制资本外流和因美联储降低QE利率而导致的货币崩溃。它们不仅没有强劲的经济复苏作为后盾,还受到已经疲弱的基本面的制约。最后一层是新兴经济体,由于经济基本面的压力,它们不得不降息,比如泰国,它刚刚在12日宣布降息。 陈凤英认为,全球货币政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个主要的不同步性。一是全球复苏和发展不同步,即美英形势好转,欧洲和日本需要时间走出困境,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下滑,后劲不足。第二,外部环境不同步,这表现为美国广泛政策的不同溢出效应。事实上,人们已经达成共识,美联储的长期大规模货币政策及其未来趋势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政策格局的主线。从上述梯队划分中不难看出,目前处于货币政策紧缩时期的国家都是美国QE时期的主要资本流入国,即新兴经济体,而欧洲和日本等前期从美联储发布的QE获得较少资本流入的国家一般保持甚至增加了宽松措施。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全球货币政策结束分化的时间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从QE撤出的速度,甚至取决于传统货币政策的恢复。陈凤英认为,按照美联储目前每月减少100亿美元资产购买的速度,从非常规货币政策向常规货币政策的过渡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而回到大约4%到5%的常规利率水平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货币政策结束两极分化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甚至五年时间。”她说。“预计发达经济体阵营内部的政策趋同可能会提前发生,而在美联储完全恢复正常利率水平之前,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不会稳定。”